墨江县联珠镇碧溪村曼海组位于碧溪古镇西南方向,距墨临高速碧溪收费站2公里,距碧溪古镇核心区3.8公里,有汉族、哈尼族、彝族、傣族、拉祜族、基诺族6个民族团结聚居。近年来,曼海组借势碧溪片区发展大势,发挥曼海自然村区位优势、集体土地用地优势、非遗文化竹编优势,探索“农、文、旅、教”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生态可持续发展路径,盘活乡村资源,提高居民收入,打造出一番别样的好“丰”景。在增加居民收入的同时,还吸引了很多在外务工的年轻人返乡就业,以创业就业促进民族地区各民族深度互嵌。
一、盘“活”资产 “变”村寨为经营场所
一是以“墨江县非物质文化体验基地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村”为定位,按照“美丽村庄+创业部落+非遗研学中心”的发展思路,引入专业运营团队参与策划,采取“边招商、边建设、边运营”的模式,成立了一个新型经营主体公司(由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、运营公司、村民、社会方多方构成)运营管理政府投入的可经营性设施,作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引擎,带动农民和招商引资社会方盘活村民闲置资产,提升村集体资产的价值,实现了项目建设与乡村发展高度融合。二是制定了新的村规民约,把村集体土地、树林、鱼塘和政府投入的可经营性设施,通过资源变资产、资金变股金、农民变股东改革,实现社会化服务、产业化经营;制定合理的土地流转政策,通过土地的兼并及入股,形成新型业态发展,让农民凭股权证书参与村集体资产经营收益分红。三是曾经废弃的烟房、广场变为民宿、研学中心、竹编非遗展示中心、田园会客中心等场所;游客可以在此亲身感受各个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,体验独特的乡村生活;村民则实现了安居乐业、增收致富。今年2月,央视新闻直播间走进“曼海村晚”,向全国观众展示了曼海村民小组农文旅融合的新风貌,曼海村的知名度也得到了极大提升。截至目前,曼海村民小组共接待游客4万余人,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0余万元。
二、用“活”优势 “变”资源为经营产品
通过有效利用农业资源、文化资源,曼海村民小组的优势资源被赋予了丰富的价值,变成了经营产品。一是充分挖掘当地非遗竹编文化资源,打造出了乡村非遗体验中心,内设文创产品展示区、非遗体验空间等多个功能区,并整合了竹编、扎染、刺绣、陶艺等非遗体验项目,以及研学交流和互动传习等多种功能,实现了资源变经营项目,为广大游客、学生等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和体验墨江非遗文化的全方位平台。二是“非遗研学旅行”是曼海村民小组的一个特色经营项目,该项目以乡村非遗体验中心为平台,签约非遗大师,系统性开发出非遗文化的教育、传承、弘扬的研学课程体系。6月以来,曼海村民小组已吸引多地的研学团队前来研学,研学活动让学生与村民实现了优势互补,让学生既有了体验感,又可以真正地帮助农户。累计接待2400余人,研学综合收入约36万元。
三、激“活”动力 “变”农民为经营主体
通过党建引领、公司带动、农民参与,加以有效激发内生动力,让农民的思想观念极大改善、农业技能显著提升、精神面貌焕然一新,让农民真真正正变成了经营主体。一是通过村集体流转农户宅院,农户在自家庭院中经营起了一家名为“豆花小院”的别致小店。该店被她打理得绿植环绕、花木繁盛、井井有条,还研发了“茶水豆花”“七彩狼牙土豆”等特色小吃,豆花小院也成了曼海村民小组的必打卡之地,让游客流连忘返,豆花小院的生意兴隆,单日营业额最高时达1000元。二是通过系统有效地培训,很多农民都成了非遗研学讲师、民宿老板、商店店主等经营主体,村里现有20户村民固定在周末和节假日出摊经营特色小吃和农特产品,农户最高单日营业收入超过3000元,平时周末的稳定收入也达到了户均300元。
来源:墨江县民族宗教局